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最受歡迎的一堂課,叫做「如何製作幾乎任何東西」(How to make almost anything),MIT物理學家「格申斐德」讓學生們創意發想,然後透過3D列印等技術,製造出一般店裡面沒有賣的東西,現在格申斐德的「實驗工坊」已經遍布全球,譬如在肯亞製造出簡易的濾水器,在阿富汗重建通訊網路等等,過去科幻電影中的物品製造機,似乎已經不是夢。
還記得影集《星艦迷航記》中那部複製機嗎?能製造出任何東西的機器,再也不只是科幻小說裡的橋段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格申斐德,開了一門最熱門的課,叫做「如何製作任何東西」,格申斐德說,下一個數位革命就要來臨。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格申斐德:「現在出現的是數位製造,讓你把數據轉化成東西,我們就能為自然界設計出程式,這引導我們如何做出《星艦迷航記》的複製機,它的影響是任何人,都可以製造東西。」
現在「數位製造」已經超越傳統的模型製造或機器零件,最近美國太空總署撥款12萬5千美元,相當約375萬台幣,資助研發適合太空人的3D食物印表機,要從粉末和油,產生出食物;在醫療上,「數位製造」也能客製化義肢,甚至還有科學家要研發印刷人體器官,但其實3D印刷,只是其中一種應用而已。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格申斐德:「一開始我用遍各種3D印刷,但那只是最沒用的機器之一,這就像1950年代,告訴廚師,廚房的未來是微波爐,微波爐很好,我們有微波爐,但它並不會取代所有廚房用具。」
格申斐德在MIT設立了「實驗工坊」,那裡有大馬力的雷射切割機,也有模型製造機、水刀等配套設備;現在的3D印刷,是透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,未來還可能進階到裝配數位材料,就像組裝樂高一般。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格申斐德:「現在的研究走向《星艦迷航記》的複製機,從原子往上建構,到了分子階段,你就可以組裝任何東西,但那應該是20年後的事。」
太複雜的,可能要等上20年,不過MIT的學生,已經開始發揮創意。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格申斐德:「他們有很多計畫,有一個學生做了「尖叫器」,它蒙住你的尖叫聲,但把它錄起來,等到適當的時間,再讓它發洩出來,另一個學生做了「感應刺洋裝」,確保你的個人空間,別讓其他人靠太近。」
這樣的個性化製作,現在不只在MIT,波士頓社區也斥資約150萬台幣,設立了類似的實驗工坊。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格申斐德:「現在開始加倍成長,全世界約有200個實驗工坊,約1年半就成長1倍,實驗工坊在北極圈、在偏遠鄉村、在阿富汗的賈拉拉巴德、在貧民窟也有。」
只要有1台電腦及相關設備,就能製作物品,科技潛力無限,但無限的可能性也引發疑慮,上個月美國德州一家公司,印出1隻3D槍,且成功發射子彈,讓美國議員急忙要立法禁止,國務院也下令網路移除設計圖,不過移除前,已經被下載超過10萬次,未來如何規範這塊未知的領域,將考驗人類智慧。
新聞來源:
YAHOO新聞
留言列表